求学快递网
  1. 找试卷
  2. 找答案
  3. 专业标签
原创试题专区 开通学校服务赚现金

2022年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专项练习题-文言文阅读(一)

  • 试卷类型:在线模考

    参考人数:217

    试卷总分:105.0分

    答题时间:150分钟

    上传时间:2022-07-21

试卷简介

本套试卷集合了考试编委会的理论成果。专家们为考生提供了题目的答案,并逐题进行了讲解和分析。每道题在给出答案的同时,也给出了详尽透彻的解析,帮助考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记忆,让考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能够把知识灵活自如地运用到实际中去。

试卷预览

1.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

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

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

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

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

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①,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

从容指顾②,立定大计③,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

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

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

与归!

【注】①顾念后事:仁宗无子,欧阳文忠公议立仁宗侄子赵曙为皇子。②指顾:手指眼

看,形容动作极其迅速。③大计:指立赵曙为帝一事。


(1)

首段说“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从全文看,“公”的不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

(2)文中写欧阳修去世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 分)
(3)本文第二段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简要评析。(3 分)
(4)从文末“而其谁与归”一句,分析作者的情感。(2 分)
2.

送丁琰序

[宋] 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 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2)丁琰没有恳求作者撰文推荐,作者为什么自愿举荐丁琰?(3分)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4 分)
3.

姚敬恒先生事略

[清] 全祖望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以予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皆拔起孤露①之中,能成儒者。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杭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②,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③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④。敬恒对曰:“游魂⑤不日底定矣。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年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注】 ①孤露:父亡无所荫庇。②市廛(chán):店铺集中的地方。

③时:通“伺”。④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⑤游魂:指当时据

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记述姚敬恒先生的事迹?(3 分)
(2)从哪里看出姚敬恒的母亲是贤妇?(3 分)
(3)你认为姚敬恒是怎样一个人,谈谈你的看法。(4 分)
4.

约取而实得

张尔岐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①之,录讫朗诵十余遍,贴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问观所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嘴熟,一字不逸。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②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③,略得影响④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选自《蒿庵闲话》,有删改)

【注】①札录:摘录。②笥:竹箱。③泛滥:指多而杂乱。④影响:印象。


(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3 分)
(2)文中“约取”的具体表现为 ,___________,“实得”的具体表现为 ___________。与“约取”相 对 的 是___________ , 与 “ 实 得 ” 相 对 的是___________ (3 分)
(3)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读书观,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反对什么,主张什么。(4 分)
5.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①,挽弓三百斤,弩②八石。学射于周侗③,尽其术,能左右射。侗死,朔望④设祭于其冢⑤。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

康王继位,飞上书数千言,大略谓:“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⑥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冠:古代的礼制,男子到了二十岁,即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②弩:箭③周

侗:陕西人,少年习武,后拜少林派武师谭正芳为师,得少林武术真传,且文武双全。④朔

望: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⑤冢:坟墓。⑥黄潜善、汪伯彦:南宋抗金时主和派代

表人物。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3 分)
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2)岳飞少年时家贫,但在学习上却很努力,文中的哪句话体现了他的勤奋努力?(2 分)
(3)选文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表现岳飞的优秀品质和出众的才能?请把这几件事概括出来。(5分)

最新推荐

    相关试卷

      微信扫码,立即支付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

      ×
      平台更新说明
      更新版本:V.2 更新时间:2018年3月7日
      更新内容:
      1.修改若干Bug
      2.完善页面逻辑,提高做题体验度
      3.设立会员体系,为用户提供专属服务
      4.增加外部出卷功能,学校用户开通学校服务后即可拥有自己的试卷库和学生测试中心,可自主出题组卷,为本校考生组织考试